据报道,中国商业联合会最近发布了《单用途商业预付卡行业报告(2015)》,显示去年中国预付卡消费规模超过8000亿元。然而,在促进生活和提供折扣的同时,许多发卡企业经常爆发财富流失、霸王条款和其他陷阱。
充满问题的预付卡已经成为网民眼中的“坏卡”。网民认为,消费者在办理预付卡时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关的预防、监督和处罚机制。
追讨无门
很多网友提到自己的预付卡损坏经历都很不安。
“短短一年,美容院就换了两次主人,美容师又换了。现在连店名都换了,最后还是认账了。现在问题来了。让我在三个月内完成卡内套餐,但这基本上需要十天半的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如何在三个月内完成15次?”网民“COCO不相信奇迹”说。网友“普宁人”抱怨说:“之前剪头发的时候也做了一张,充值300送100,老板换了之前没花完,开始不认账。”
在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后,许多网民不得不承认,由于权利保护的困难,一些愤怒的人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所有者的信息“通缉”。网民“赵占领”说,“屠杀是会员。此外,消费者普遍面临着权利保护和证明的困难,因为理发店既没有签署书面协议,也没有发布会员卡消费记录,数据也很容易被篡改。更重要的是,有些人甚至不提供会员卡。
面对巨大的消费风险,很多网友表示,在办理预付卡时,只能“自求多福”,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严惩不贷
“一张小小的预付卡已经成为一些企业提取资金和锁定客户的有效工具。如何防止预付卡‘卡住’消费者,需要尽快出台相关法律法规。”网友“小牛要跑月”说。
网民“叶文彪”建议,当出现违法现象时,应严厉处罚违法经营者,及时公布企业的不诚实信息,使其暂时不诚实,处处受限,增加违法成本。通过这种惩罚,警告经营者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始终保护在法律规定的框架下。此外,为防止经营者通过格式条款和霸王条款侵犯消费者利益,政府部门可以引入标准合同文本,明确合同权利、义务、履行时间和违约责任,一旦双方发生纠纷,消费者可以根据合同向经营者索赔。同时,要适当简化诉讼仲裁程序,降低消费者维权成本,及时制裁违法失信行为。
一些网民建议建立风险保证金制度,由监管机构定期评估发行商,根据商家的经营状况和声誉确定风险保证金支付的比例,以增强预付卡的信用基础,减少商家破产和逃跑时的消费者损失。